🌟 日子,一定也不会忘记草原上巨大的温差。白天还可以穿件单衣策

马奔腾,晚上却要躲在蒙古包里裹起被子瑟瑟发抖。当地人有些同

情地看着你,最后给你递上一瓶白酒。你想都没想,咕咚咚就喝了

好几口。尽管烈性酒还是让你感到难喝,但是面对此情此景,你却

没有犹豫。

没错,喝酒可以御寒。这是因为,身体摄入乙醇后,会处于轻微中

毒的状态,于是心跳与呼吸加快,血液流动得也更欢快了。这些变

化,带来的最终结果自然就是身体的代谢加速,浑身都会因此感到

更温暖。

然而,就像柴火烧得更旺但持久性就会下降一样,喝酒御寒也有个

极端的风险。在俄罗斯,冬天喝烈性酒御寒几乎成为一种习俗。然

而,酒后热烘烘的感觉持续时间不长。酒后来到室外,面对零下二

三十度的极寒,酒精的“火焰”慢慢熄灭,身体也开始失温。为

此,身体向大脑传达“冷”的信号。但是对于喝过酒的人来说,冷

和热的信号并不总能准确地区分。于是就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误认为

自己很热,撩起衣服坐在雪地里“纳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不少酒鬼因此再也没有机会喝酒了。

相比于佐餐和取暖,最为核心的酒文化还是社交。不相识的人通过

酒桌拉近关系。相识的人用酒活跃聊天的气氛。你最有印象的,还

是大学时的舍友因为失恋而买醉。

正如前面所说,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毒药,虽然毒性虽然不强,但

是经由肠胃吸收以后便会直抵大脑,见效奇快。对于绝大多数人而

言,一顿饭的工夫饮下100g纯乙醇就足以出现麻醉的状态。酒醉以

后,神经系统被麻痹,肢体开始不听使唤,但是多巴胺的分泌却更

加活跃。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喝醉的人手舞足蹈,满脸带着兴

奋,可是要说什么的时候,舌头却像打结了一样吞吐不清。

正是这种身体不听大脑使唤的状态,让一些社交活动得以开展。酒

桌上,宾客们开始畅所欲言,甚至是酒后失言;至于你的舍友,醉

倒以后便肆意哭了出来。在你和其他同学的安慰之下,她渐渐地沉

睡过去。醒来以后,她似乎真的不再惦记那个让她伤心的男孩了。

喝酒似有好处,但千万别被这些表象迷惑。酒醉之人可以享受片刻

欢愉,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却也不可小觑。在你值夜班的期间,那

个酒醉的嫌疑人呕吐了三四回。酒后呕吐,可以理解为肠胃的自我

保护。然而呕吐物可能会堵塞气管,造成窒息。这也就是你们值班

的主要原因,不管醉酒的嫌疑人犯下什么罪过,身上多么肮脏,你

们也还要确保他的人身安全,直到将他送上审判庭。

呕吐并不能避免乙醇对身体的伤害。乙醇是一种非常小的分子,它

与水一样,几乎能够毫无阻碍地顺着血液,抵达身体的每一个部

位。为了把它们代谢出去,身体不得不调动各种力量,以肝脏为

首,将它们排出体外。

人体中有两种酶专门对付乙醇。这种机制,有可能源于灵长目祖先

在树栖生活时代,经常需要食用过分成熟乃至发酵的水果所致。水

果中的糖在此过程中被有些细菌无氧代谢成了乙醇。人体代谢乙醇

的两种酶,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还有一种叫乙醛氧化酶。乙醇脱氢

酶可以将乙醇转变为乙醛。乙醛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又在

乙醛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可以在身体中被降解并最终

排出体外。

这只是理想的情况,对于很多人来说,两种酶的配合并不那么顺

利。就拿你来说吧,你不爱喝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喝上两杯小

酒后,脸上的颜色就变得跟花儿一样。你感到阵阵不适。这种情

况,就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氧化酶所致。即便两种酶的分泌状态正

常,自身的解酒能力尚可,身体依然可能不堪其扰,并因此发生病

变。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酒精是1类致癌物,或者说,它是一种肯定和

某些癌症相关的食物,特别是肝癌。这并不让人意外,当肝脏兢兢

业业地处理乙醛这样的酒精代谢物时,自身也在遭受着乙醛的损

害。

雪上加霜的是,长期饮酒还会有成瘾性。尽管饮酒会刺激多巴胺分

泌,让人感到更快乐一些,但是如果长期以此为乐,多巴胺的分泌

系统便出现依赖。换言之,若是缺少了酒精的刺激,酒徒们就容易

郁郁寡欢。如此一来,饮酒人的身体也会加剧崩溃,尤其是大脑中

的海马体受损,记忆力也会因此衰退。

所以,经常酗酒的人,在酒醉之后更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你现

在看守的这位,经常喝酒喝到撒酒疯,给身边人造成了不小的威

胁。

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避免社区里发生类似的刑事案件,成了你此

刻思考的大事。你终于明白,即使是平淡的工作,也依然需要负重

前行。

3. 天下无毒

“老马,我要调任去边境缉毒了!”有一天,你略带兴奋地说起自

己的工作调动。

听到这个消息,我当然很支持,但不知道你的男友又会是什么态

度?

“嗐别提了,我是去缉毒,他呀,是嫉——妒!还瞧不上我们女孩

子出去缉毒,然后就……”

我猜到了,你的散打功夫又让他吃了苦头。

你的脸上泛起红晕,慌忙解释:“没有没有,你说过,打人是不对

的,我只拉开袖口比划了一下,告诉他,我是有这个手腕的。然

后,他就心服口服了。”

不管怎么说,完成缉毒任务,是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如今我

们打破了虚与实的界限,由你,书中的“颜如玉”,前往最危险的

地区,要去捣毁那些罪恶的毒窝。

临行之前,你郑重其事地谈到一个话题:不少电影或电视剧里,都

塑造了一个通晓化学知识的制毒魔头。既然学了化学能够去制毒,

为什么你不铤而走险大赚一笔,还梦想去缉毒呢?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犀利。我一时不知道应该从社会、法律、经

济还是科学的角度说起。

毒品并不是一个范围十分明确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品种。随着时

间和空间的变化,其内涵也在发生改变。就拿生活中很多人不以为

然的香烟来说,它的地位就一直饱受争议。毕竟从危害性来说,它

与所谓的毒品并无本质差别,因此常有人提议将其列为毒品进行管

控。另一方面,像大麻这样看起来危害不那么大的毒品,有些国家

却在试图将其合法化。

所以,我没办法和你笼统地讨论毒品,要不还是从鸦片说起吧。

“鸦片”这个词,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你所学过的历史教材,便

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一种经典

的毒品,鸦片给很多地方带来了灾难。

鸦片本是罂粟的提取物。“鸦片”之名源自其英语opium的音译。在

鸦片之中,含有多种能够让人感到愉悦的成分,其中就有大名鼎鼎

的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