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免疫系统,才能让病痛离你更远。
不过,也有的时候,你的免疫系统会让你感到有些无奈。
4. 讨厌的蚊子
冷暖交替,四季轮换,你还在茁壮地成长,终于开始了自己独立睡
觉的日子。小床不宽也不长,但是对你来说刚好合适,铺着的床单
还有你喜欢的白雪公主卡通图案,让你感到特别温馨。
到了你入睡的时间,母亲为你掖好被子,但你却感到十分紧张,叫
她不要关灯。她也立刻会意,知道你怕黑,也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
么,便搬来一张小竹凳坐在你的床头,给你讲起了故事。听到七个
小矮人陪伴着白雪公主,你感到心头一暖,渐渐地进入梦乡。
当你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屋里一片黑暗,母亲也已不在身边。你还
没有清醒,只是下意识地哭了起来。听闻哭声,你的父母都赶了过
来。你这时才明白好像发生了什么。
“没有尿床。”你的母亲首先检查了你还穿着的纸尿裤。
在你的胳膊上,你的父亲发现了你啼哭的原因。一颗蚕豆大小的鼓
包出现在你的小臂上,上面已经出现了好几道指甲印。显然,熟睡
中的你不自觉地把手臂伸出被子外。狡猾的蚊子找到了可乘之机,
饱餐了一顿不说,还给你送上了这个大红包。难忍的瘙痒让你忍不
住地挠了挠,终于还是从睡梦中醒来。
“天还没怎么热,怎么就有蚊子了?”你的母亲焦急地问道,既有
些诧异,似乎也有些自责。
此时,你不再哭闹,父亲已经找来止痒的药剂,涂在了红包上。你
的皮肤上顿时有种凉凉的感觉。
在很多人看来,痒似乎是不那么痛的痛觉。当你的皮肤上有什么东
西划过时,你会感到有些痒;如果力度再大一些,你也许就会感到
痛了。的确,从感觉的传输过程来看,痛和痒非常相似,甚至也会
共用一些细胞。
痒和痛之间有关系,这其实不难理解。对人类来说,这两种感觉都
是有些糟糕的体验。只不过,面对痛觉时人会本能地逃避,但是感
觉到痒时,人却更想去挠一挠。相比于痛觉来说,痒的感觉似乎更
加复杂,人类对它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甚至很难定义“痒”究竟是
什么,更别说定量分析了。
还好,关于蚊子叮咬的过程,人们已经大致了解清楚。
那么,蚊子决定对你的胳膊下手时,会仔细地寻找一个安稳的部
位。这个部位既不会让你惊醒,又足以让它站稳脚跟。当“酒足饭
饱”之后,蚊子会逍遥的离去,而它带来的祸患才刚刚开始。
还没发育完全的你,皮肤自然比成年人稚嫩得多,这让蚊子叮咬你
的难度要小得多。实际上,蚊子虽小,却拥有非常发达的传感系
统,可以感知到吸血目标的很多信息。比如:目标动物呼出的二氧
化碳就会被蚊子探测到。蚊子的感应系统可以由此大致判断对方的
一些特性。有些人因为代谢旺盛,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因而
显得更招蚊子。同样,当你和父母同处一室时,你总是更容易被蚊
子袭扰,可能也是相似的原因。
蚊子的口器看上去像是一根柔软的毛,但它的实际结构却异常复
杂。蚊子的口器通常由六根微管组成,而且也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
不堪一击。其中有两根微管甚至还带有锯齿,专门用来划开皮肤,
方便其他的微管进入。
利用这种独特的微管系统,蚊子开始了它的罪恶之路——尽管对它
们自己而言,这只是自然界不可违背的生存法则。
蚊子切开的伤口十分细微,真正做到了不痛不痒。切开伤口后,它
并没有急着开始吸血,反而是先注入一些它的体液,其中含有不少
种类的蛋白质。
你依稀记得,在医院打针的时候,那针管比蚊子的口器可粗得多。
不同于别的孩子一去打针就大哭大闹,你经常是含着眼泪,咬住嘴
唇,冷静地看着针头扎进皮肤。护士一边夸你勇敢,一边拔出针
头。你看到针头在你的皮肤上带出小血滴,慢慢地渗出,鲜艳得像
一颗芝麻大的小红宝石。
不过,渗血并不会一直持续。哪怕不用棉球堵上,这颗小红宝石也
很难长到绿豆那么大。这是因为,血液中有一种被称为“凝血
酶”的蛋白质,它可以让血液从伤口流出时快速凝固。此时,被堵
住的伤口便停止流血。这个过程同时还和维生素K之间有着莫大关
系。因此,缺乏维生素K的人就会经常出现无故流血的症状。你的母
亲爱喝羊杂汤,而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因此哪怕是还没
断奶的你,也未曾患有过维生素K缺乏症。
然而,蚊子在吸血前注入的那些蛋白质中,有一种被称为“抗凝血
酶”的成分。顾名思义,它和“凝血酶”的作用刚好相反。血液因
它保持极佳的流动性。于是蚊子在吸血的时候,不会遭遇有如吸管
扎进果冻里却吸不动的境地。
如果仅仅是这样,蚊子虽然有些讨厌,却也只是偷了一点血,那人
类可以泰然处之。
不幸的是,在蚊子给你的皮肤下注入它的唾液时,其中的成分远不
只是抗凝血酶,有时竟可以携带病毒、细菌或疟原虫这样的微生
物,甚至是丝虫这样的寄生虫。在人类的历史上,登革热、黄热
病、乙脑、疟疾、丝虫病等很多传染病的流行,蚊子都扮演了非常
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不仅是蚊子,还有跳蚤、虱子、蜱虫等各类
小虫子,都可能会在吸血的时候注入一些病原体。
正因为此,你的免疫系统对蚊子叮咬的问题也不敢大意。
为了对抗蚊虫带来的病原体,免疫系统就需要制造出一些抗体。
然而,这对现在的你来说并非易事。相比于细菌或流感病毒,蚊虫
不只是体型要大得多,带来的威胁也更复杂,是非常棘手的敌人。
在识别这些威胁后,免疫系统生成合适抗体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及
时,或许需要等上几天出现症状后才能实现,又或许需要被反复被
叮咬后才能产生。
如此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待抗体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好的主
意——这与免疫系统对付流感的情况大相径庭。
但你的免疫系统也有办法,它在血液中部署了一种被称为“肥大细
胞”的免疫细胞,堪称居家旅行必备的应急工具箱。
如此一来,当蚊子对你的血液造成威胁时,这些工具箱立即打开,
并在血液中释放出好几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冲向被蚊子叮咬的伤
口。
在这群敢死队员中,有一种被称为“组胺”的物质异常耀眼。组胺
也被称为“组织胺”(注:histamine,英语中“hist-”前缀来自
于希腊语,代表tissue,也就是生物组织),顾名思义就是身体组
织中的一种胺类物质。制造组胺的原料是组氨酸。组氨酸是人体需
要的20种氨基酸之一。所以,你不必担心身体内会缺乏组胺这个武
器。
随着组胺和一群弟兄们杀到前线,碰到的是一片狼藉:肇事者蚊子
已经逃之夭夭,伤口似乎也已止血,但是蚊子留下的各种垃圾却散
落在伤口附近,无处消散。在这些垃圾之中,或许就混有危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