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的母亲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你的知情权,没有贴上这样的标
签,所以你也无从知晓母乳中糖的比例。
事实上,母乳中所含的糖,也不像工业化的产品那样保持固定,会
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在你出生之后的几天里,你的母亲分泌出的乳汁被称为初乳。经过
一两周的过渡阶段后,初乳演变为成熟乳,它们可以一直供应到你
断奶之前。十个月后,如果你还想要加餐,那么这时的乳汁就是所
谓的晚乳了。
在不同的阶段,乳汁中乳糖的含量会有很大差别。
初乳不只是一种充饥的食物,它还能够让你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统,
抵御地球上的各种风险。形象点说,它就好像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让你这样幼小的生命也能够对抗无处不在的病菌、病毒,乃至各种
寄生虫。所以,富足的能量并不是初乳的特色,其中的乳糖含量相
对而言也并不高,一般只有2%左右。
在过渡阶段,乳汁中的糖分含量会逐步提升,等到了成熟阶段,乳
糖的含量会飙升到7%左右,为你的身体发育提供关键的能量。
等到了晚乳时期,乳糖的含量又会逐渐下降。实际上,此时的你食
量大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你的母亲不
可能分泌那么多乳汁,你必须吃母乳以外的食物才能满足需求。为
了让你学会主动进食,母乳中的营养物质都会出现不增反降的现
象。适时断奶,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你的断奶决策,和乳糖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
糖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蔗糖(白砂糖)、果糖、葡萄糖等,因为
有甜味,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果糖和葡萄糖无法被进一步分解成
其他糖,便被称为单糖。而蔗糖是由果糖与葡萄糖组合而成的,这
种由两个单糖组合而成的新糖便被称为二糖。然而,和很多人想象
中不一样的是,甜味并非糖类的共性。不过莫急,等你长大了,我
们再来说说这事。此时此刻,你所吃的乳糖,虽然也有些寡淡,远
比不上蔗糖那样甜蜜,但它在母乳中的作用却远非其他糖可以替
代。
从结构上看,乳糖和蔗糖的确有些相似。它们都属于二糖,也就是
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构成蔗糖的两部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构
成乳糖的则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尽管只是很微小的差别,却决定了
你获取能量的方式。
乳糖的口感并不是很甜,不过能量还是很丰富,每一克乳糖可以产
生17KJ的热量。相当于一颗胶囊大小的乳糖,其中蕴含的能量就可
以把一名成年人抬升五六层楼之高。所以,尽管刚出生的你,胃部
只有葡萄大小,食量自然也小得可怜,但是多亏了乳糖的高能量,
使你足以通过喝奶应对每天的能量消耗——当然了,眼下你也没有
太多的消耗,大多数时间只是在睡觉。
不过话说回来,你还是需要珍惜现在享用乳糖的机会,因为很有可
能几年之后,乳糖就不再是你的理想食物了。
吃下乳糖之后,你的身体便开始调动大量的酶(主要是乳糖酶),
把乳糖“撕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并最终转化为你所需要的能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停止分泌乳糖酶,此时的你对于乳糖
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它从胃液中流入到肠道。在那里,有一些细菌
会笨拙地分解乳糖,并产生一些令人不悦的气体——“屁”,而你
则会感觉肠道中阵阵刺痛。
这种现象被称为乳糖不耐症。虽说是“症”,但它其实算不上什么
病。事实上,哺乳动物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崽的乳糖分泌功能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终止,这是敦促它们断奶的一种机制。
不过,因为几千年前的一次基因变异,人类中的一些个体居然不再
出现这样的“症状”。于是成年之后再喝富含乳糖的牛奶,对肠胃
也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这种基因在东亚人群中
相对少见,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总有一天,乳糖会让你不得不放弃
你所钟爱的母乳。
但是这对你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那些以母乳为食的日子里,
乳糖不过只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还有更多的营养物质,会让你开
心地度过这段美好时光。
2. 你学会了贮藏
呱呱坠地,剪断脐带,意味着你的身体与你的母亲彻底分开,成为
独立的个体。你与母亲的物质联系只剩下母乳,需要尽快地利用这
唯一的养分来构建自己,让身体茁壮成长。
你很清楚,每天的摄入的营养绝对不能全部消耗掉,今朝有酒今朝
醉的生活可不行——要想壮大自己,就得一点一滴地积累。
你需要学会贮藏能量——最适合储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未来的这一生,你或许会花费很多精力去和脂肪战斗,然而此时此
刻,脂肪却是你追逐的对象。
脂肪的结构与糖很不一样,它的分子看上去就好像是个传统的烛台
上插着三根蜡烛。
构 成 这 个“烛 台”的 物 质 叫 作 甘 油, 它 的 分 子 中 有 三 个“羟
基”(羟基指的是包含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固定结构),就
好像是烛台上的扦子一样,随时可以让蜡烛插进来。至于构成“蜡
烛”的分子,它是一类被称为脂肪酸的物质,有一个“羧基”(羧
基也是一种固定结构,它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
子)正好可以和羟基结合在一起,犹如蜡烛扎到了扦子上。当脂肪
酸与甘油组合起来之后,便成了脂肪。
现实生活中的蜡烛也可以由脂肪加工而成,欧洲人用了很多年的牛
油蜡烛便是如此。
脂肪分子进入你的身体之后,会在小肠内发生分解。这就好比“蜡
烛”从“烛台”上被拆解下来,脂肪分子变成了脂肪酸与甘油,它
们分别进入细胞,重新组装成你所需要的脂肪。
与糖类相比,同样重量的脂肪,蕴含的能量要超出一倍以上,每一
克都可以释放出37KJ的能量。所以,此刻你柔弱的身体非常钟爱脂
肪,因为只需要占用不多的储存空间,就足以让你度过短暂的食物
紧缺时期,这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记忆”。
对脂肪的偏爱,是很多动物的本能行为,人类也是如此。
在野外的丛林环境中,每一个动物个体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
身体中储备高能物质,是残酷的自然选择之下不得不去掌握的技
能。对于大型哺乳动物而言,它们拥有与体型相配的巨大食量,而
觅食会耗费巨大的能量;不仅如此,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哺乳动
物还要比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陆地动物消耗更多的热量。于是,
在身体中储备高能的脂肪,似乎成了对抗食物短缺的最优解。
当然,对于此刻的你来说,“食物短缺”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你的
母亲尽心尽责,生怕你出现半点闪失——她正在全力以赴保障你的
食物供应,所以你并不用担心会出现自然环境中那种极端饥饿的情
况。
然而,你还会对脂肪报以渴求的态度。除了消耗,你还需要储备能
量确保发育,而脂肪正是作为储备的最佳选择。此外,作为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