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的情感共鸣,以此让粉丝更了解博主的真实个人,而不是冷冰冰的一篇篇笔记。这也是
为后面的转化埋下伏笔。
后期,如果博主的粉丝体量够大了,并且有相应的付费产品推出,这时就需要增加内容
的价值性、独家性以提升质量。同时,博主还要让粉丝感到购买内容后能够得到改变,与博
主产生更进一步的连接。
综上所述,博主要构建读者、用户、消费者思维的平衡,基础在于博主对自己有真实、
准确的定位,对个人身份背书的有效把控,并分阶段、分目标地输出相应的笔记。
准确地说,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文案吸引力的几大要素进行调整和设置,分
值和权重的设定都没有固定的数值。博主只要借助这种分析模型,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分
析,就可以让自己的文案创作更有底气和根基,能更快抓住核心,不会漂浮。
1.1.3 培养思维的分离与聚合
在创作初期,读者思维是核心。博主有了任何选题,都要先运用读者思维进行思考、确
定方向;接着以用户思维来考量:这样的文案能否让人产生信赖,是否有共鸣?在创作时,
博主应从粉丝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之前因为何种原因?关注之后的期待和收获是什么?两
者之间是否有连接点?这样很多灵感和想法就会冒出来。
最后,当博主生产了许多内容、正在暗暗得意时,消费者思维需要跳出来:这些内容能
真正让别人收获哪些东西?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买单,付出相应的成本?
博主用消费者思维检视作品时,在筛选中就会放弃那些多余的枝蔓。经过修剪和一系列
的分离与递进,留下来的就是精品。
例如,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看完这6本书,我终于会怼人了”的文案。我在灵感阶段是
这样想的:现在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会拒绝,遇到事常常吃亏。这是用户思维。继而换成读
者的角度:有没有什么书,看完后可以学会说话,提升沟通能力?那么,“关于学说话的
书”这个选题就应运而生了。再切换到消费者思维上,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想:关于教说话的
书有很多,我为什么要看这本呢?
此时,我需要加一把火,那就改成“看完这6本书,我终于会怼人了”。气势上够爽快,
有情绪,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那些深受说话困扰的人内心的情感,从而吸引别人来阅读。
在每一篇爆款文案背后,博主都可以深挖、发掘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别人的爆款文案,
我们依然可以这样学习,拆解背后的创作逻辑。
现在,我以美食账号“黄大仙便当日记”作为对象,分析这个账号为什么能1个月涨粉10
万。
这个账号发布的都是做饭的视频,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实际上,这是博主经过
多轮的思想碰撞,才得出的最恰当、最好用的展现方式。
首先,博主会做饭,也是打工人。她在带饭去上班的某个瞬间灵感迸发:“既然我做饭
好吃,那我可不可以做饭展现给别人看?”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她继续思考:“会做饭
的人那么多,我与别人有何不同?”得出的答案是“我会家常菜,会做便当”。
这是最初级的回答,还不够成熟。
接下来需要把思维切换到读者的角度,读者需要什么?读者喜欢看什么?答案包括各个
地方的特色美食、家常美食、火锅、私房菜……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中,博主再运用消费者思维多次整合与分析。
首先,自己是一名打工人,有群体代表性;接着分析,打工人需要的就是做最简单的饭
菜。那么,经过论证,前面的回答被再次肯定。
在实操过程中,思维模式的运用没有先后,可以交叉,可以不断交换,只是我们需要改
变头脑里固有的单一的思维主线,训练多种思维模式的分离与聚合,这样在文案写作时才会
有创新。
1.2 建立爆款思维
关于爆款,或许你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怎样才能写出爆款?什么叫爆款思维?
当你追问什么叫爆款思维时,你就犯了最简单的逻辑错误。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直接答案
的问题。
在《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查明问
题”“提升答案的质量并不够,提升问题的质量更重要”。
例如,当我们问“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个问题时,不如缩小话题,先从“怎样提升
工作效率”开始。因为这里有很简单的公式可以快速得出答案,进而一步步找出更多明细且
准确的问题,最终靠近想要的问题的答案。
由此可见,“怎样才能写出爆款文案”是一个宽泛而庞大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会分解
问题,从最基础的部分着手,用准确、细微的方式一步步开启对爆款思维的探索。
面对小红书,你一定有这种感觉:有时随便写一写,看似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但流量
就是超级高,吸引了非常多的粉丝。但是,你也会有相应的困惑:明明精心打造的一篇笔
记,却流量很少,点赞、关注的人寥寥无几。所以,爆款文案的产生很难有规律可言。
当然,爆款文案的出现肯定是偶然的,但偶然之中也暗藏着一定的逻辑和法则,与外部
环境、大众痛点、选题落脚点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我们需要有节奏、有方向地一步一步按
照技巧进行准备。
1.2.1 从灵感到观点
西班牙作家阿娜伊斯·宁(Anais Nin)说过一句话:“我的想法通常不是来自书桌前的写
作,而是来自生活之中。”这告诉我们,写作首先来源于灵感的迸发,然后我们再思考、延
伸出来一系列想法并最终成文。知名作家写经典著作也是如此。
多年前,29岁的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有一天早晨,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看到一
片很大的萝卜地,一轮红日初升,辉煌的日光照着地里的一间草棚。一个美丽的少女缓缓走
出来,手里举着一柄鱼叉,鱼叉上叉着一个闪闪发光、透明的红萝卜。
这个梦实在是太美妙了,莫言虽然被起床铃声惊醒,但他深深记得梦中的画面,忍不住
对同学们说起这个梦,还问能不能写成小说。得到赞同的莫言十分兴奋,蓦然间想起他少年
辍学时到工地给铁匠当学徒,因为饥饿拔了一个红萝卜吃,却被抓住在众人面前批斗的沉痛
往事。根据这个梦中得来的灵感,莫言瞬间创作思路爆发,即兴挥笔,一周后写出第一篇中
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也许,你觉得这是大作家莫言才有的本事,能够把灵感快速变成一篇小说并获得极大的
认可。而作为博主的我们,或许没有这样新奇的灵感来源,但生活也时常会带来感动和微小
的灵感涟漪。
例如,你走在路上,看见一个爸爸带着小女孩,女孩很软萌、很可爱,一直跑来跑去,
这位爸爸一直微笑看着孩子。这时,你也许就会灵感迸发,想到一个观点:“都说爸爸是女
儿奴,其实把女儿养大,仿佛体验一次陪老婆慢慢长大。”
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灵感闪现,一般情况下你很少会这样想,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观点
确实更有新意,摆脱了千篇一律。
很多时候,在灵感的引导下,各种沉睡的、千奇百怪的想法就会钻出来。因此,博主必
须重视灵感。当灵感来临时,博主要快速抓住灵感中的核心词,加以联想、扩展、变异、提
炼。这是写作训练的重要一环。虽然灵感闪现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正确或有用,但博主可以把
灵感演变成观点。
(1)收集灵感,发挥联想
如今,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核心词都离不开金钱、时间、健
康、情绪、自律等。面对写过无数遍的话题,博主却要不断推陈出新,写出别致的思想、精
彩的文字,这就要依靠灵感的力量。
当你打算成为一名写作者时,你就必须养成收集灵感及思想片段的习惯。灵感的来源有
很多,可以是别人对你讲的有感触的话语,也可以是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想法。你走在路上
对某件事有了想法,立即用手机备忘录写下来。不管这个想法是偏激还是奇怪,只需要如实
写出来。一般情况下,当你把某个时刻混乱的想法全都写下来,感觉脑子快要炸了时,就可
以停止。
几天以后,你再打开这个灵感记录本看一看,这时你的态度与之前相比有了显著的变
化。在这些混乱的灵感碎片中仔细寻找,你总能发现几个亮点词或有新意的片段。
对灵感进行提炼的第一步是你要进行充分、大量的联想,如近义词联想、反义词联想、
意义联想、关键词联想、对比联想、内涵联想等,以灵感词作为核心,进行多轮、多角度的
发散性思维联想,在本子上记录下来。